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个莞工人毕业后,选择在乡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!

新闻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 2021-11-12


如果没有走进群山,涉水而至,我们很难了解乡村教育的情况。教育有着穿透阴霾的力量,那些驻守乡村的教师们,用热情与坚守为孩子们筑起一片精神天地。

2020年,刚结束一年支教服务的江猷略,向当地提交了延长一年支教的申请。站在乡村小学的操场上,他看着学生在课堂里认真听讲的模样,便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,“要为这群孩子带来更多知识,一年远远不够,我必须要留下来。”


在大学阶段,2015级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的江猷略报名参加了普宁爱心支教队,自此开启了支教的生涯。首次参加支教,他作为队长负责组织举办活动,安排课程内容以及队员们的生活起居,为期两周的支教,经历了熬夜准备教案、撰写方案、排练节目等各种事。压力没有击垮他,反而让他更关注乡村教育的现状。


▲江猷略与普宁爱心支教队队员合照


在支教过程中,江猷略留意到学生们对新到来的老师充满好奇,他被学生接收新知识时投来的真诚的眼神深深打动。“老师,你们是不是要走了,不会再回来了。”离开时孩子的提问,使得江猷略开始反思短期支教本身的利与弊。“如果想要更大作用地帮助到村里的孩子,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师。”


江猷略所在的普宁爱心支教队与孩子们的合照


带着这份想为乡村教育作贡献的想法,他在大学期间悄悄地了解更多支教的正确方法,并在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报名了希望乡村教师计划,奔赴潮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。


面对着部分人的质疑,他与一些老志愿者交流,前辈的一番话让他更加有信心在执教的路上走下去,“重要的不是专业是否完全对口,而是热爱,以及愿意不断学习的心,这是支撑你的重要力量。”


踏出校园,他走进另一所学校,为孩子们打开求知的大门。


尽管做好了准备,他还是低估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。初到龙甲小学,江猷略便担任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,经验不足的他,总是担心上不好课,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,管理不好班级等问题。更为艰难的是,由于当地教师资源匮乏,这里的老师经常身兼多职,他除了教数学还需要教体育和美术一共三门课程,在此之前,他毫无美术基础。



“有时候不是我们选择境遇,而是你不得不去面对那些事情。”全校的美术老师只有两位,师资力量不够支撑整个学校的美术课程,当学校的领导和他说起这个情况时,他便接下了这个担子。下班后用手机了解美术知识,根据课本熬夜画多几遍授课作品,再通过网络请教相关专业的同学如何上好一门艺术类课程,慢慢地他从手忙脚乱,变成了孩子们口中和蔼的江老师。


▲孩子们的美术作品


授课除了把内容讲清楚,还需要教师们设身处地为学生们考虑。山村的孩子往往家庭不是特别富裕,很难与城市的孩子一样购置齐全的文具和绘画用具,江猷略需要根据绝大多数同学的情况,制定适合所有人的授课方式,用最少的器材做最大的事情。“真正理解了他们的处境,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,这就是我在龙甲小学最大的成长,这也是教育者很重要的品质。”



许多人普遍认为乡村教育中,最大的差距是硬件,然而乡村教育中老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,才是影响最大的因素。在龙甲小学,基本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成套的多媒体设备,但老教师们缺少培训和学习的机会,往往都不会使用。江猷略为了提高孩子们对课堂的兴趣,大多采用PPT进行授课。在讲授立方体的知识内容时,他还自费给班上每个孩子购买了小立方体模型,让课堂知识可见可触可感。


乡村普及教育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可以解决的,但江猷略想用心去影响身边可见的学生们。


真正深入支教一年,江猷略才发现普及教育的问题,比他想象的更大。教学资源的相对不平衡只是浮在乡村教育最表层的问题,而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、学习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是隐藏在这些浮萍下的阴影。



在乡村长大的孩子,对学习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,辍学打工赚钱反而成了更有吸引力的选择。江猷略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提出要辍学打工,理由是读书无聊而且还很累,他便与同学的父母一起劝孩子要读完义务教育再思考未来的方向,然而却阻挡不了孩子放弃就学念头的扩散。环境使然,“读书无用论”在村里不少孩子的心里早已根深蒂固,这不由让江猷略感到心酸。



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工作忙很少主动了解孩子的想法,看到孩子成绩不好,便对孩子打骂,这样反而增添了孩子的厌学情绪。江猷略便与家长进行沟通,不定期进行家访,长此以往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有所改变。他还会播放东莞理工学院的宣传片给孩子们看,“我希望这样可以改变孩子们对读书的看法,对学习有憧憬。”让孩子们给未来一个勇敢想象的机会,是江猷略来到这里支教最想做到的事情。



支教路上,有很多和江猷略志同道合且年纪相仿的朋友。在江猷略支教的这一年里,有一名留学美国的学生好几次从美国来到龙甲村进行调研。那名学生祖籍是龙甲村,她从小生活在中国,长大后留学国外的她一直都想助力家乡的教育事业,便多次回国实地考察如何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线上外教课。这些有志之士也给他带来了力量,温润着江猷略的支教之心。


▲左起第一个为留学美国的学生

“我的能力有限,但我没办法放下这里离去,我还想努力为这些孩子们做多点事情。”他选择了留下,选择了这群孩子和他们的希望。

 


支教路上,同路人的陪伴给予了更多的力量,而孩子们的笑脸也让江猷略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。支教就是这样一种神奇而全新的经历,在山的两头架起了一架隐形的桥梁,把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紧密相连,迅速成长。


“祝愿他们拥有璀璨的人生,希望我可以成为他们成长的参与者。”江猷略的话语藏着对孩子们的期待,今后的他也会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,怀揣一颗炽热的心,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。 


 #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# 

图片来源 | 受访者提供

文字来源 | 辛承祚 利晨慧图文编辑 | 利晨慧

责任编辑 | 蔡耀蔚 辛承祚

点赞、在看,双连支持我们!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